開發利用核能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項重大成就,和平、安全利用核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。日前,在由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舉辦的“2018中國電力發展規劃論壇”上,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白云生表示,核能是人類最具希望的未來能源之一。
未來能源系統的主要特征“綠色低碳、安全高效、智能靈活”,這是對未來能源系統的高度概括。綠色低碳要求新能源(可再生能源)必須在未來能源系統中占據相當份額,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可承受。安全高效包含了可靠性要求和對經濟性的要求,要經濟、長期有保障,且在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同時,能夠做好能源調節。智能靈活要求建立混合能源系統和通過數字化、智能化手段實現快速感知、及時響應。
在白云生看來,核能正好滿足未來能源系統的主要特征。首先,核能是清潔、高效的能源。1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每年可減排600萬噸CO2,2.6萬噸SO2,1.4萬噸NOX。1千克U-235的全部裂變,相當于270萬千克標煤完全燃燒釋放出的能量。1座百萬千瓦級的核電廠每年只需約30噸的核燃料,同樣規模的火電廠需要燃煤300萬噸,相當于每天可節約40節火車車廂運輸。其次,核能也是穩定可靠的能源。核電機組裝載核燃料后可連續運行18個月~24個月,年運行小時數達7000小時~8000小時。再次,核能更是高科技密集型產業,技術復雜、工期長、研發投入大。從開展前期工作到投運,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。
白云生表示,核能作為重要能源形式,正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核能能夠替代退役的火電機組,優化現有能源結構及電源布局,改善空氣質量,促進經濟發展。使用核能供熱,能減少燃煤、熱電聯產等化石熱源的使用。核能為海島、偏遠地區供電供熱,作為分布式能源的構成,能減少化石能源使用。作為核動力,為浮動堆、破冰船、空間飛行器或空間站等提供動力或能源。與其他清潔能源聯合使用,建立混合能源體系……與此同時,發展核能還將對我國有效開展大國外交、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國際產能合作起到獨特的作用。
對于核能未來的發展,白云生寄予厚望,核能是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未來電力結構的重要一極,是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和推動力。今后一段時期,是我國核電發展的戰略機遇期。核電發展要納入大的能源系統、生態系統,深入研究未來能源結構、各電源品種及大電網網架布局,科學制定面向2035年的新一輪核電發展戰略,實現核電與其他新能源的全面協調發展。